心理失衡需要調整認知 |
【 整理發(fā)布:王力野生靈芝網 】 【 發(fā)布日期:7/6/2011 】 瀏覽次數:1275 |
 |
最近有調查顯示,84.1%的中學生時常感到心理不平衡,存在嫉妒心理。其實不僅僅是中學生,各年齡段嫉妒心理都是普遍存在的。美國心理學家斯坦貝格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嫉妒感可能最早出現(xiàn)在嬰兒期,有的不足周歲的嬰兒當看到母親在給其他嬰兒哺乳時,也會出現(xiàn)心率加快、面色潮紅等不安反應,甚至哭鬧起來。而在成年人的世界,諸如嫉妒同事得到領導賞識,嫉妒配偶有異性知己,嫉妒別人的地位、學識和財富等比比皆是。
在這種心理不平衡的支配之下,有的人選擇了壓抑自己情緒,郁郁寡歡,甚至積怨成疾,有的通過抽煙、喝悶酒、大量進食等形式來排遣情緒,還有人通過虐待小動物等變態(tài)的方式來發(fā)泄內心的情緒,例如最近發(fā)生的“虐貓事件”,更有甚者,會用打擊報復甚至暴力犯罪的方式來獲得心理的補償與“平衡”,這是非常可悲的。
為什么有的人見了別人狀況比自己好,就特別容易心理不平衡,而有的人就能胸懷寬廣,海納百川呢?從認知層面看,心態(tài)不平衡者不能全面看待自己和別人的優(yōu)缺點,存在“拿著放大鏡看別人的優(yōu)點和自己的缺點”的認知偏差。同時,不恰當地對他人成績的“心理賦義”也會導致心理失落,即人家取得了成就,便誤以為是對自己的否定,對自己是威脅,損害了自己的“面子”。其實,這只不過是一種主觀臆想,并不是現(xiàn)實!俺源住毙睦硗从趯ψ约旱牟蛔孕牛嬲膹娬呔哂袑捜莸膫性,正是由于缺乏自信,才會把自己的自尊完全建立在別人的評價和認可上,所以才會忍受不了別人比自己強。
那么,對于心理不平衡,又如何自我調適呢?
首先,需要調整自己的認知,在肯定別人優(yōu)點的同時,也要肯定自己的長處,“你好、我好、大家好”,學會自我欣賞,也需要因勢利導,將破壞性的“吃醋”心理轉化成建設性的鞭策自己前進的動力;森田療法的“順其自然,為所當為”的思想也有助于調節(jié)心態(tài),既然一些讓自己不痛快的客觀現(xiàn)實不是自己能改變的,干脆“隨他去吧”,重要的還是努力做好自己的事情。
其次,俗話說“不平則鳴”,心理失衡的情緒需要得到宣泄,而且不是僅僅以聽音樂、打球等象征性的方式,應當直接用語言表達,可以對自己信賴的親朋好友說說,得到別人的理解、支持和安慰,最好找心理醫(yī)生談談,得到專業(yè)人士的幫助和處理。
|
|
|
|